每经记者 夏冰 发自上海
2011年可谓多事之秋,各种消费品安全事故频频爆出,从馒头、奶粉到饮料、漱口水、染发剂等等,众多企业都难逃安全问责。
为此,上海商情-快消品研究中心历时2个多月,访问和调查了近140家知名快消品品牌企业高管,日前由该中心编撰的《中国快速消费品年度报告》正式发布。1月11日,《每日经济新闻》从中获悉,在新出炉的“2011年度10大失意快消品”,湾仔码头速冻米面涉菌,盛禄“染色馒头”、雅培奶粉等上了黑榜。另数据显示,2011年有近8成的被调查企业实现销售增长,而由成本费用上涨促发下游销售价格的同步上涨,导致2011年被调查企业中产品价格上浮的企业占到8成。同时在预测2012的会否提高价格时,近5成受访企业来年将保持价格平稳。
“2011年度10大失意快消品”出炉
企业获得可持续增长首要是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产品,调查报告显示,那些特别关注安全的快消品企业,包括进口食品经营企业由于更加聚焦了安全,因此在2011年获得良好增长。
对于由各种消费品安全事故中难逃公众安全问责的一些企业,上海商情-快消品研究中心则根据关注度和影响面总结出了“2011年度10大失意快消品”。它们分别是:湾仔码头速冻米面食品涉菌,盛禄“染色馒头”惊动上海,三得利“甘零”乌龙茶虚假宣传,雅培奶粉再陷“甲虫门”,高露洁漱口水含菌,欧莱雅染发剂被爆存致命隐患,达能酸奶上海关门,阿明桃仁“回炉门”,恒适袜子纤维含量抽查不合格和苏泊尔不锈钢器皿质量门。
8成企业销售实现增长 8成企业无奈涨价
2011年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国内外环境十分复杂,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诸多挑战。
调查报告显示,在最重要的市场指标--销售方面,2011年有77.5%的被调查企业表示同比有所增长,而销售持平为16.3%,销售下降的企业为6.2%。
2011年,“涨”字牵动了所有人的神经。物价上涨的势头可以说不是一般的强劲。成品油价上调,原材料、人工费用、物流运输成本费用等上游的成本的上调,必然导致下游销售价格的同步上涨。报告显示,在2011年被调查企业中,产品价格上浮的企业占到8成。而在导致2011年企业销售实现有效增长的关键,在于快消企业的转型升级,具体表现为企业实施了成功的品牌策略,以及资本助力、聚焦安全、渠道多元和推出高端趋向产品等方面。
与此同时,根据上海商情-快消品研究中心对上海及周边地区4500家卖场、超市、便利店和专业大店的2011全年零售监测,2011年快速消费品的品牌更新率为16%,呈现较为平稳格局。对于快消品这个国内最为开放的产业,依然保持着本地国有品牌、民营品牌、国内优秀品牌、跨国品牌等四大集团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涉外并购和通路并购发展迅猛 资本助力快消企业
在来自资本市场助力方面,根据上海商情-快消品研究中心全年的产业监测,2011年发生在中国快消品领域的主要资本事件共计74件,比上年59件增长了25.4%,涉及金额703亿元,比上年361亿元增长了94.7%。
另外,根据该份报告中的“2011年度10大并购”可以反映出两大特色,一是涉外并购趋热,“年度10大并购”中涉及外资,共有6起,并购金额达276亿元。二是通路并购发展迅猛,“年度10大并购”中电商、餐饮、酒店、经销商等通路行业共5件,涉及金额近199亿元。
除了在资本市场采取策略,为了面对日益加剧的成本压力,跳出价格竞争的“红海”,一些快消品企业还向市场推出了高端产品。报告显示:如雀巢金牌咖啡、光明维纳农庄奶酪、思念玉汤圆、欧丽薇兰橄榄油、梅贻馆蜜饯等通过精良的产品,较高的定位获得了消费者的青睐,高端产品的趋热反映了生活富足之后消费者追求更高消费品质的趋向,在礼品、乳品、有机食品、葡萄酒等品类中高端产品屡见不鲜。
除此之外,快消品企业2011年除了继续巩固在卖场、超市、便利店等现代KA渠道的市场份额外,也更多地把重心延伸到其他通路。像1号店、淘宝和当当网等电商的崛起,一些快消品企业纷纷涉足,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同时一些品牌纷纷开拓专卖店,如休闲食品的百味林、立丰,饮品领域的快乐柠檬、COCO等,针纺用品的罗莱、富安娜等,由于连锁专卖店连接消费者近,现金流好等优势已经成为部分快消品品类的重要渠道。
近5成企业表示2012价格将保持平稳
对于2012年的预测,调查显示,有93%的受访企业表示2012销售会增长,5%的企业将与2011年持平,2%表示会下降。受访企业表示销售增长主要得益于新产品的推出,渠道扩张,产品价格上涨以及借助电商高速发展的机遇。
面对2012年是否会提高价格这一问题,近13%的企业表示将会涨价,47%的企业表示保持平稳,另外40%的企业认为2012年环境和公司发展等决定因素较多,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这与上年达到76%的企业表示产品涨价形成鲜明对比。